范文 > 观后感
+

《火山边缘之恋》经典影评10篇

2019-02-0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火山边缘之恋》是一部由罗伯托·罗西里尼执导,英格丽·褒曼 / Mario Vitale / 兰佐切萨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山边缘之恋》影评(一):《火山边缘之恋》的宗教因素

  电影看似讲述的是夫妻关系,是爱情,实际上关乎信仰,关乎困境,关乎存在焦虑(既来自随时爆发的火山岛,也来自对生活的怀疑),关乎突围。最后卡琳在火山上祈求上帝的哭声,“上帝啊,仁慈的上帝啊,请给我一点宁静吧”,不仅是卡琳,我们都曾这样绝望地祈求过吧。影片在卡琳的呼声中结束,没有结果。影片结束时我一下子愕然了,但缓过来细想,必然是没有结果的。因为上帝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救赎人,恰恰相反,上帝的存在证明了人是无法救赎的,只是他钉在十字架上向人们张开双手,同人一起受苦。

  《火山边缘之恋》影评(二):黑白片中,火山还是可以被表现得那么红

  女主角英格麗褒曼有种媚与天真交融的魅力,这点上跟梦露有些像。這樣的演員,對於一部電影的成敗是關鍵性的。我猜想許多人也許是為了在大螢幕上看到她,才又一次進戲院看這部修復版的影片。影片好像是在說愛情,說夫妻關係,但是其中宗教的意涵仿佛超過了這些。故事發生在一個火山隨時可能噴發的小島上,只有非常少的居民,而且還不斷有人離開。但是,離開的人總是會回來,而留下的人也那麼安心地在火山下生活,並願意為這裡付出一切。我們跟著女主角的視角,從一個陌生人到懂得關於島上人,關於信仰,關於生命的一切。

  捕鱼的那场,一排拖网的渔工飘在马上要出画框的边缘,水上天下。那麼真實,尤其是在那個拍黑白膠片的年代,特效離影片很遙遠,所以給人的沖擊就更大了。導演的場面調度在那一場之中也被體現得淋漓盡致,有種令人過目不忘的魔力。

  《火山边缘之恋》影评(三):完整短评

  tromboli是Sicilia北方海上一座真实的活火山岛(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AF%E9%80%9A%E6%B3%A2%E5%88%A9%E5%B3%B6),影片的确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风貌——真实的地名、实地的拍摄、战后流失的人口、适合火山环境的章鱼、爆发的火山等,最特别的还插入了完整的一段海上捕鱼的全面景像。 运用自然环境,如此写实的流畅风格,正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特征。在这般真实中,Bergman展现着一个女性面对婚姻亦可说人生的不如意时,不断变化的情绪:暂时的舒愉很快就被周边社会环境的冲突覆盖,她厌恶、恐惧,而想逃又没什么办法。她面对的是处处与她的成长环境更与理想背道而驰的农村风物,一个中产阶级背景的女性是无法和谐于底层的保守而粗粝的社会,以致最终她只能绝望地无情向上帝反复诘问。

  战后仓促的不般配婚姻的诘问。实际还是反映了新现实主义普遍表达的社会问题。喷发的火山在这里成为了恰当而突出的符号隐喻:地点的壮丽和情绪爆发的双关。

  《火山边缘之恋》影评(四):她们借走蓝色毛衣,不是为了玩乐

  影片中的镜头从难民营的宿舍开始。围在一起喝酒并讨论男人的女性、正在抱怨自己的蓝色毛衣经常被借走的妇女、静静的在床上玩牌的卡琳。罗西里尼将女主人公的身世背景浓缩在精细的布景和人物神态当中。

  枕头上的一本书,嬉闹对话之下的一片宁静,将卡琳的优雅衬托得相当浓烈。你会不经去猜想,这样一个女性,嫁给传统而又淳朴的安东尼奥,会诞生怎样的故事。故事终究是悲剧性的。

  由于战争,卡琳沦落到了难民营。她显得有点与众不同。从她和别人的对话中,你甚至能揣摩出几分傲慢。为了走出难民营,卡琳嫁给了安东尼奥。在此之前,他们隔着铁丝网仅交流过几次,而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语言障碍。没有情感基础的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

  初见火山岛时,卡琳便开始焦虑。距离被逐渐拉开背后,是两颗渐行渐远的心。诡异的背景音乐,像是诉说着卡琳的不安。荒凉的岛屿、破旧的房屋,让卡琳夜不能寐。她在村落的房屋之间急促地游走,上演了一出“绝望”。倒在围墙上的卡琳,玩弄着手中的一株小草,仿佛在寻求生机。

  在神父的劝说之下,卡琳尝试着去改变,让等待过得轻松。可是装点房间、整理家具,这些改善生活的举动,却成了当地人眼中的不庄重。而当地人对有缝纫机的那个妇女的态度,更是强调了本土人民的传统观念。在电影《教父》中,精明的维克多·科里昂有着一种类似的症结。或许这种改变是毫无意义的,他们之间的矛盾,仿佛是两种文明之间的矛盾。一次火山的爆发,终于击垮了卡琳等待的念头,她开始独自一人走向逃离。

  影片中卡琳的经历,可以在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找到类似的情形。只不过,安东尼奥不是江团长,他只是一个士兵。他无法将精致的小资生活带到荒凉的斯特隆勃利岛,也无法将岛上的火山熄灭。《父母爱情》的主调是浪漫,《荒岛怨侣》则更多的是阴凉与沉重。

  《荒岛怨侣》是罗西里尼一次亲身经历的延伸。褒曼被这部片子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她不顾任何反对,坚决要参与表演。而影片的效果,让我觉得褒曼凌厉地还原了故事本身。

  《火山边缘之恋》影评(五):亲爱的,我/我们要去向何方?

  若然把电影当成导演本人的私密情感日记,那么《火山边缘之恋》是否可以看作是罗西尼和英格烈·褒曼1949年私奔后的心路写照?

  因为年少狂情错爱德国军官导致战后沦为难民的英格烈·褒曼,不顾一切想逃脱举步维艰的困境,于是嫁给对其痴迷的意大利士兵,“嫁鸡随鸡”来到本以为是地中海风情、实际上终年陷入活火山爆发阴霾的偏僻小岛生活,即便丈夫一再呵护包容,依然无法阻挡一颗逃离的心。

  若然磨难只是宗教对我们虔诚的考验,那为何英格烈·褒曼在命运的路口总也无法跳出这泥沼?现实的幻化与电影的意象化让人觉得命运弄人,若然连华丽的爱情肥皂泡也被捅破,究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宿命,还是“何以偏偏玩谢我”的无奈?冷漠宽广的大海,酷热难耐的火山,冰火两重天的境地里,英格烈·褒曼要面对岛民们莫名的荡妇指责,也要忍受丈夫最终屈服在传统礼教下暴发的暴戾。她唯一的武器美貌在神父面前毫无用处,他代表天父的怜悯,宁愿把有限的金钱用在逝去之人的墓碑上,也不肯给年轻鲜活的生命广阔的新天地,甚至连她甘愿献上的肉体都刻意回避,那一刻的绝望,真的令人连所有信仰都想舍弃。

  当英格烈·褒曼在火山边缘上狼狈的逃亡,高温将一切希望都蒸发殆尽,一时意乱情迷的男生不知能将私奔的热情延续到何时,为何会沦落至此?罗西尼镜头下流露的既非后悔指责,也没有刻意的煽情怜悯,他或许只是把自己感情生活的困窘放大,让我们窥探那如此鲜活的情感。璀璨银河的宁静下是曾如此狂暴的火山,自然界的奇妙与难以捉摸,远远超越我们对命运的自怨自艾、超越我们的不甘心、超越我们对文明与野蛮的指责、超越对真爱和伦理的争执。生命中无法掌控的不安,即便没有战火和天灾,也会通过各种琐碎的细节涌现。《火山边缘之恋》里我们看不到真正的爱情,但至少我们看到英格烈·褒曼对爱情的向往,即便在举步维艰的火山上,她最后依然没有放弃那份比岩浆更炽热的追求。

  我不是任何神的教徒,无法感知祈祷的力量,我相信人生的感悟时刻,总离不开浩瀚星空的宁静或是沙漠里静静流淌的甘泉,所有的一切一切,总能在大自然中找到答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56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