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观后感
+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超长篇

2019-02-11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记得吴京说过一句话,有比没有好。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开端,这么说呢?过高太高也不行,但是贬低它也是万万不可的。我们在看流浪地球的时候,如果带着情怀去看,真的很激动人心,当然,它的高票房也足够说明,这部电影真的值得一看。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超长篇

整体合理的改编——原著与荧幕间的流浪

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小说中大刘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观,太阳急速老化并将在短时间内急速膨胀,吞噬地球,为了生存,人类决定开始“流浪地球”计划,将整个地球推离太阳系,前往半人马座比邻星。整个故事的情节围绕一个普通人的一生而展开,通过宏大叙事展现时代全景。

但要知道,在荧幕上展现宏大叙事是相当困难的,电影这一类可视化观感强烈又篇幅较短的作品与小说相比所能在背后传达出的信息更少,而再加上原著大刘近乎冰冷的笔触,剧组团队还是选择了只借用世界观而重写整个故事的操作。但实际上,虽然故事以完全商业片的架构重写了,但是我们总能发现刘慈欣式的美学风格充斥其中,后半段的故事也能看出参考了大刘的另一部作品《全频道阻塞干扰》。

事实上,显而易见,《流浪地球》实现了近乎完美的类型控制,以科幻灾难类型为基础的创作向全世界证明了一件事情,我们也能讲出一个逻辑完备的科幻故事。

科幻内核的继承——绝望与希望的交织

在原著中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

这时,我突然想起不久前的一堂哲学课,那个憔悴的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谜语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死亡。”

在电影的开头有这样一个场景:

也是一个老师向同学们提问,问的是:“什么是希望。”

被点到的同学回答到:“希望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钻石,是回家的方向。”

当时看到这里不禁被这个语气抑扬顿挫、内容十分官方的回答笑到,笑完之后就想起了原著中的对应情节。希望与绝望,正是交织在这两百代人的流浪旅途中恢弘而又悲壮的明暗两面,原著更倾向于暗,而电影更倾向于明。

除此以外,荒原上人的理性与感性的抉择、空间站里反抗沉重命运的安排,广播后的孤立无援等等,无不与大刘在原著中所传达的相映衬,虽然情节不同,但总归是那个时代下发生的无比科幻的故事,一脉相承的内核,一脉相承的宏大,厚重,冷峻,残酷但又不缺柔软的理工男刘慈欣式美学。电影的核心——“希望”、原作中既中国化又超中国化的设定、那种对于中国传统的乡土性的继承与突破在全片中淋漓尽致。

优秀的本土化尝试——真实中国特色科幻

本身原作对于科幻的本土化尝试就已经足够优秀了,电影改编对于原著内核的吸收与基于原著的再创作也沿袭了对于科幻历史、创作土壤等的尊敬。导演对于主旋律,社会特色与原作内核保留度的平衡总体来看很好地适应了贺岁档普罗大众的观影需求。

而不仅是扎根于中国社会的科幻内核与叙事方式,电影的细节上也吸收了大量的本土化元素,地下城的农历新年,近乎洗脑的安全警示,榴莲味的蚯蚓干,工业特色的运矿车什么的看上去也都挺像模像样的。

但是太过于讨好普通观众的结果就是有些地方让人看着感觉有些用力过猛,部分台词京味有余而幽默不足,生硬的现代元素的插入给人强烈的违和感等等。(黑色幽默可以,但是包袱不要乱抖)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超长篇

巨大机械就是男人的浪漫!

巨大机械就是男人的浪漫!

巨大机械就是男人的浪漫!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首先不可否认的就是整个团队用相当精简的预算做出了相当不错的视觉特效

不论是巨大的“山”——行星发动机;

永冻的“川”——冰封后的地表建筑与悬崖;

还是触碰的星辰——木星与其上的大红斑;

亦或是最后的诺亚方舟——“领航者”号空间站

这一切的一切的细致入微让所有人产生着一种明确的时代感与压迫感,再加上本土化的布景与相关情节的设计,真实感与代入感也一应俱全。

总之,全片来看,没有看上去崩的场景,就算是这个特效也算值回票价了。

叙事结构上的问题

由于整个故事是完全重新创作的,相当于一部用了世界观又顶着同一个名字的同人作品。从总体上看,导演尝试着创作一个多线并进最终收束的故事,但实际上全片的叙事节奏没控制好,前期略显平淡后期高潮又来得太快太猛,而这样也导致了叙事结构的碎片化。

科幻设定的硬伤仍在

原作作为硬科幻,本身的硬伤就不少,电影中尝试规避了一部分,但还是有些地方的处理不尽如人意。虽然说只要接受了这样的设定就没有问题,但是回头来看最后的解决方式真的非常草率。

(Moss说的没错)

煽情部分与演员演技

作为本质上走主旋律主线的电影,终究还是逃不开亲情、责任、团结、牺牲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一在原作中几乎被冷酷与理性压制的部分在电影的重新创作中被表现得有些火候不足。

角色塑造与演技也是一样,几处地方某些角色的表现方式存在问题,角色定位不明显,而这也正是全片最为诟病的部分之一。

所谓希望

总之,瑕不掩瑜

能表现出整体宏大叙事的架构与格局确实证明了我们能够驾驭这样的世界观;

能够以这么高的完成度产出一部好莱坞平均线以上的工业级科幻电影,也确实证明了中国的电影产业能够支持起这一类类型片的制作。

元年已经来了

《流浪地球》为之后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立下了一个标杆

它所传达的“希望”也正是中国科幻电影产业的希望。

最后还有想说的就都在这三句话里了

“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希望。”

“总有一天冰会化成水,我们会在贝加尔湖畔钓鲑鱼。”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201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