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老一辈的精神!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能忘记那段岁月,算起来几十年的光阴,似乎离我们已经远去了,但是,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不能忘、不会忘,沿着革命前辈的路,继续走下去!以下是上将洪学智观后感范文4篇,一起来欣赏吧。
第一篇
近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上将洪学智》正在央视与各地方台热播,该剧讲述了我军唯一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洪学智。
与幸运者相比,我实在羞愧。虽然身在具有大别山门户之称的六安,且将军在九十年代回过三次皖西,彼时我却不在六安,所以连个背影也未曾望见。只是后来在六安汽车站候车时,见过将军题写的“六安汽车站”几个鎏金大字,遒劲有力。九十年代初,我曾在北京学习,见识了都市的宏伟,对于能从都市回到家乡并且不吝题字的上将顿生亲切感。
洪学智将军是位有着赫赫战功的将军,经历了人民军队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十五岁即参加赤卫队,这让看着《闪闪红星》度过童年的我,对他有着无比的敬仰和崇拜。
洪老将军当过红军,参加过长征,在延安抗大总校学习过,这让耽于憧憬抗大高涨学习氛围的我,倍增向往之情。将军参加过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军、志愿军,分别担任过我军各个时期不同部门的高级领导职务。八路军时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役,四十年代初率抗大总校部分学员到了苏北,所率人员无一伤亡。这在穿过层层敌伪封锁线的年代,是个奇迹。东北民主联军时参加过四平战役等,四野入关后战平津渡长江,一路追歼。
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将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时任志司副司令员的洪将军,兼任志司后勤部司令员,以“打不断、炸不烂、冲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强有力的支持了前方战斗。这场力量悬殊,具有现代化意味的战争,给了洪将军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两次主政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时,组织领导全军后勤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是我军现代后勤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上将洪学智》从将军与上级、战友、士兵、人民群众以及亲属子女之间的情谊入手,立体再现了将军的家国情怀,令人心潮起伏。
将军的第一个孩子是闺女,因为战斗频繁,经常要过封锁线,怕孩子哭声暴露目标,交给了老乡寄养。这一别,直到解放十二年后才又找回。这分思念的煎熬使得将军之后一直把其他几个孩子带在身边,跟着部队转战南北,其中情怀令人唏嘘。
岁月流逝,硝烟尽散。将军在2006年因病去逝,曾经的一切已成为历史和传奇。将军对故乡的深情依然,虽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将军对故乡依然眷念难舍,2008年终于魂归故里,安葬在金寨革命烈士陵园。
洪学智将军,1913年2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双河区黄鹄寺乡小河口村(原属河南省商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故乡不会忘记!《上将洪学智》的开播便是对将军最好的缅怀。
第二篇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一首歌借助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上将洪学智》的热播,再一次被广泛传唱。桂花飘香的旋律,始终贯穿全剧,让全国很多游客认识到了金寨,想来到金寨。
旅游借助影视来营销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作为革命老区金寨却很有意义。《上将洪学智》主要是以洪学智将军军旅生涯为主线,讲述了将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下,最终成为一名军队高级领导干部。剧中很多场景在将军老家取景,通过各种细节去真正体味大别山,走进那个年代,讲述红色革命历史,还原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红色影视营销”来迎合现在的全域旅游市场。同时,借影视重温革命历史,借影视策划旅游节事活动和借影视推广旅游目的地早已成为一种旅游营销模式。大家都熟悉的横店影视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和全国知名的旅游景区。横店影视城成为旅游大省浙江旅游产业的后起之秀,随着一部部在横店影视城成功拍摄的电影、电视剧的公映和热播,横店影视城在业界内外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许多游客走进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景区时,马上就想起了在这里拍摄过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走进秦王宫景区后,自然想到了电影《英雄》、《功夫之王》;而在明清宫苑景区,游客们又情不自禁地随着导游员的讲解而进入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剧情,更是点燃了荧幕上的人物和游客面对面交流的热情,会场上下气氛火暴。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红二十五军的诞生地、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红二十八军的成长地、战斗地、重建地。境内先后组建了12支主力红军队伍,革命薪火在这里生生不息、熊熊燃烧,并且燃遍全国……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先后有10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600多位共和国的高级将领。2016年4月, 视察金寨时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自然风光优美,红色历史底蕴厚重。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旅游项目之一,也是党员干部群众以及中小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借助影视剧《上将洪学智》发展红色旅游,既可以让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也可以传承革命精神,激励当代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如果“红色故事”讲得精彩、有内涵、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甚至成为“红色经典”,同样会让红色旅游兴旺起来,进而不断提升景区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上将洪学智》的热播正赶上新春佳节,随着影视剧的热播而逐渐进入大众视角,人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观赏,而是希望如同影视剧所说去感受体验。影视的作用在于宣传,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旅游目的地能否长久繁荣,应靠知名度和美誉度共同提升,美誉度的提升,还是要靠旅游产品本身的品质。前提是旅游的基础设施,其次是自然景观的吸引力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目前金寨交通便捷,旅游酒店宾馆林立、旅游厕所干净卫生, 与世界接轨的中国红岭公路,也敞开胸怀迎接各地自驾车友前来体验。
习总书记曾指出,红色旅游核心是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应该成为红色旅游推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以革命文化为“源”,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体”,以中国共产党党性为“用”,以中国革命遗址遗迹、标志性纪念物为“形”,以美丽中国山川秀色为“韵”,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红色旅游打造成大众喜闻乐见、寓游于教的中国化旅游产品。
一首歌唱红一座山,一部剧带活一座城,希望通过影视剧《上将洪学智》能给金寨红色旅游带来一个契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政策涵义,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三篇
1月21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上将洪学智》(以下称《洪》剧)在中央电视台八频道黄金时段开始播出后,立即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实现了“口碑收视(率)双丰收”。
作为洪学智将军的家乡人、作为长期从事党史军史研究工作的同志,我们也和大家一样,每天都是怀着十分喜悦、十分激动、十分敬仰的心情,认真地收看《洪》剧,并且通过不同的渠道阅读《洪》剧的分集拍摄大纲和相关情况介绍。我们认为:《洪》剧全面真实地记录了洪学智将军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辉煌人生,史料准确、表述精准,框架合理、层次分明,手法新颖、刻画细腻,文字优美、语言流畅,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片头片尾歌声悠扬,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十分珍贵的集革命性、先进性、纪实性、故事性、知识性、教育性、专业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鸿篇巨著。看它的视频,能够给人一种美好的享受,听它的故事,能够给人一种无穷的回味,深入思考它,能够使人的情操得到陶冶,认真研究它,能够使人的境界得到升华。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真实地记录了洪学智将军的人生轨迹。《洪》剧以洪学智将军的人生经历为蓝本,以洪学智将军的“四起三落”为线索,用史诗般的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刻画和展现了洪学智将军光辉灿烂、传奇曲折的一生。《洪》剧从洪学智参加立夏节起义(也称商南起义)讲起,然后通过重多鲜活生动的故事,为观众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洪学智将军。比如,少年立志、参加革命的红军小英雄,聪明伶俐、有智有勇的红军指战员,实事求是、重情重义的政治部主任,正视曲折、初心不改的红军指挥官,忍痛割爱、英勇抗日的“抗大”领导人,转战南北、稳定东北的铁道司令员,心胸开阔、礼贤待人的兵团副司令……等等。还有勇立奇功、两救司令(彭德怀)的洪将军,勇于担当、保障有力的洪将军,被贬受抑、痴心不改的洪将军,关心他人、严守规矩的洪将军……等等。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到川陕革命根据地,从西征到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挥师回国,从文化大革命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感人故事、鲜明形象、辉煌业绩,让人能够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地看清、了解洪学智将军的革命人生。
二、热情地讴歌了洪学智将军的卓越贡献。《洪》剧运用故事化的方式,以小见大、小中见大,从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出点子、让俘虏扛好枪支,用“特制”手榴弹、烟熏狡猾的敌人;长征路上坚决不准丢下王新兰,雪山脚下神奇救活五名战士;为了官兵不挨饿、狠心杀掉心爱的战马,为了革命早成功、忍痛丢下亲生的骨肉;面对曲折、坦然视之,“抗大”风波、泰然处之;换马妙计、解决双方难题,虚张声势、吓退敌人进攻;刚柔并济、整顿东北铁路秩序,真诚納谏、礼待鞍钢“御状”专家;朝鲜战场立奇功,精心组织反绞杀;下放十七年、始终初心不改,身处逆境中、仍然关心他人;复出任要职、实现大改变,探索改革路、建设现代化……这样一系列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故事,来热情讴歌洪学智将军的卓越贡献。通过观看《洪》剧,我们可以发现将军的一生故事多、传奇多、亮点多。比如:苏家埠、大难不死,长征路、取死回生;敌后小长征、挥师到盐城;阜宁战役创奇迹,东北战场扬威名;林彪找他论说战法,叶剑英采纳他的主意;万山海战、首战告捷,抗美援朝、委以重任,建立纲铁“运输线”,控制战争主动权;为战友说话、被下放一十七年,为革命战斗,算军龄七十七载;蒙哥马利来华访问要见见洪学智,毛泽东主席文革之中几次打听他的下落;勤俭持家、永保本色、“四个一”的家风故事传天下,心系桑梓、情系乡亲、“七回故乡”美名天下扬。《洪》剧就是通过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让人们铭记他的贡献、理解他的“两次授衔”和“六星上将”的深刻涵义。
三、充分地展示了洪学智将军的丰满形象。《洪》剧第二集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洪学智所在的部队在翻越秦岭时,与敌人狭路相逢。此时此刻,洪学智冷静迎战,带领大家英勇杀敌、大获全胜。此战缴获了大量枪支武器。人少枪多,洪学智便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将缴获的枪支枪栓全部卸下由红军保管,枪支全部让俘虏背上。第三集紧接着又介绍:在攻打武老爷洞时,常排长中了国民党武术教官吴飞脚的计谋、惨遭杀害,随后红军副师长也在强攻武老爷洞的战斗中受伤。洪学智临危受命,他一改强攻策略,采用“特制”的手榴弹烟熏吴老爷洞。
第四集主要讲述的是:红四军10师民运科长周光因“私自释放三个土豪劣绅”的罪名被判死刑,上报到洪学智处审核批准。经过认真查看、深入分析,洪学智认为罪证不实,便立即对此案进行“彻查”,最终使周光陈冤得雪。第四集里讲述的另外一个故事是:红军面临断粮危机,洪学智组织在鸡公寨、苦瓜寨征集粮草时却一波三折。他派出吴老抢侦查后得知,这些原来都是国民党特务在其中搞的鬼。他用计让两个寨子的头人聚会,然后当面戳穿国民党特务的诡计,并且为中央红军成功地征集了大批粮草,受彭德怀、刘少奇赞扬。
抗日战争时期,洪学智带抗大华中和山东两个大队向新四军总部转移。在渡卫河时,那一带的船只都被敌人收缴走了,我军只能用大木桶载人过河,但是马匹却无法渡河。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时,河对面走过来从山东来的一支兄弟部队。一个要从河东到河西,一个要从河西到河东,洪学智巧妙换马之计,巧妙地解决了双方的大难题。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的大规模“扫荡”,新四军总部匆忙转移。洪学智又一次临危受命,他不仅要负责转移抗大分校的全体师生,还要指挥新四军军部直属队转移。面对几百名大多是从上海来的不能打仗的知识分子,洪学智很快地制定了周密的撤退转移方案,并且亲自指挥打响了盐城阻击战。已经反水的两个地主武装团声称前来“增援”、实则心怀鬼胎,在千钧一发之际,洪学智识破了地主武装团的偷袭阴谋,巧妙地用军号在芦苇荡里四处吹响,摆下迷魂阵,大造声势,结果吓退了敌人,全体人员得以安全转移。
解放战争时期,洪学智被任命为东北铁道司令。再一次临危受命,他刚柔并济,用铁腕惩治手段和耐心说服教育方式,最终收缴了散落在各个部队的车皮,成功整治了东北铁路秩序。
抗美援朝期间,美军发动绞杀战,在洪学智的组织下,志愿军发明了种种反绞杀的办法,行之有效地破解了敌人的空中绞杀。由于洪学智指挥得当有力,全体官兵群策群力,“反绞杀战“终于取得胜利。
第二十五集里介绍,1959年7月庐山会议召开时,一开始洪学智并没有参加,直到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批判逐渐升级后,洪学智才被要求一定要参加,并且告诉他,要参与批判揭露彭德怀。庐山会议上,老战友劝说洪学智无论如何要对彭德怀的“错误”表个态,否则后果很严重。但是洪学智始终不肯违心揭发批判自己的老上级。他因此而受到牵连,被下放到吉林省做主管农业机械的厅长。
《洪》剧通过这些真实感人的故事,使洪学智将军那“一马当先、勇往直前,多谋善断、智勇双全,刚柔相济、侠骨柔肠,能文能武、军政兼优”的丰满形象、鲜明特征跃然纸上。同时,还能让观众从中体会到洪学智将军“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领导艺术,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的自律意识和良好的家风家教”等优秀品质。
四、深刻地体现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洪》剧一开始就讲了一个故事:苏家埠战役期间,洪学智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他的连长从俘虏的军医那里搞来抗生素药片,救了洪学智一命。部队转移路过洪学智的家乡时,他回家探望把自己养大成人的大爷大娘。得知洪学智还要回部队,大爷斩钉截铁地不准他再离开家乡。大娘和姐姐的央求,让洪学智在亲情和信仰之间陷入两难境界。但是,一个茶工的痛苦遭遇,坚定了洪学智的信心和决心,他认为:“一定要把革命干到底,彻底推翻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于是,他便说服了姐姐、返回部队。
红四军过草地时,为解决官兵吃饭的问题,洪学智忍痛杀了自己的战马。翻越夹金雪山时,高寒加上断粮,红军官兵个个极度疲劳虚弱。刘双河等六名战士在风雪中僵死,洪学智坚持不准将战士的遗体埋在雪里,一定要把死去的战友抬到山下入土为安。下山后,奇迹发生,其中五个“死”人,居然在暖和的磨坊中意外复生,这让洪学智激动万分。
抗日战争时期,大女儿在蟠龙出生后,“抗大”奉命转移晋西南,转移前,洪学智担心路上带着孩子很困难,便和妻子商量要不要把大女儿送给人家?爱人难以割舍。在通过山西某地封锁线时,洪学智夫妻终于含泪忍痛把大女儿醒华留在山区的一位老乡家中。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洪学智担任盐阜军区司令员,负责财务出纳的妻子弄丢一百元钱,洪学智命令必须自家的钱还上公款。全家省吃俭用大半年,才还清那一百元钱。
解放战争时期,洪学智所在的新四军三师奉命紧急调往东北。北上途中,洪学智夫妻带着三个孩子实在难以成行,于是,他们决定:又留下一个孩子在老百姓家。
1948年,林彪在还未决定是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之际,专门找来洪学智论说战法。临别前,林彪转给洪学智一份天津出的报纸。鞍钢一位工程师在报纸写文章说解放军6纵部队在解放鞍钢时粗暴对待知识分子,将技术人员赶出鞍钢。毛主席看了很重视,做了批示。洪学智感到压力,答应立刻查清楚。随后洪学智参加了平津战役。洪学智随第四野战军南下中原,被任命为第15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汉解放后巧遇告那位在报纸上告“御状”的工程师,工程师以为洪学智是来跟自己算账的,殊不料洪学智和蔼地向他做了解释,还亲自安排那位工程师重返回鞍钢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洪学智和妻子张文都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和批斗。危难时刻,夫妻二人相互鼓励:绝不丧失对党的信念,绝不自杀。文革在混乱延续,洪学智被强制下放到金宝屯农场加工连劳动改造。春节到了,洪学智掏腰包给没有路费的知青买车票回家探亲团聚。但知青们不知道此刻的洪学智一家人却天各一方、分散在四地。
《洪》剧通过上述这些众多的、感人的故事,集中地反映了洪学智将军“胸怀开阔、坚贞忠诚,淡泊名利、牺牲奉献,情系百姓、一心为民,信念坚定、永跟党走”的鲜明个性。而这些个性特征恰好与我们总结提炼的大别山精神完全吻合、高度统一。实际上,洪学智将军的一生就是对大别山精神的极好诠释和具体体现。
可以这么说,还原红色历史、宣传红色人物、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洪》剧的主题和灵魂,它有机地蕴含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红色基因,是加强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教科书、好教材!我们一定要组织大家认真观看、精心研读、深刻领会、讨论交流,让人们由此知晓历史、汲取营养,弘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要把组织收看《洪》剧作为开展党史教育、党性教育的“必修课”,作为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的“催化剂”,作为展示老区形象、提升老区层次的关键之举,作为增强发展信心、加快脱贫致富的制胜法宝,作为开展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的重要措施......真正把组织收看《洪》剧、学习研读《洪》剧,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摆上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常抓不懈,确保抓紧扎实、抓出成效。
专门为一个人拍摄制作并在全国上下播放29集电视剧,这在全国都不是很多的,在金寨乃至皖西应该都是第一人!再加上《洪》剧本身立意高远、技艺精湛,五年磨一剑、开播就走红,这对于金寨县和六安市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无形的广告、有力的宣传!我们一定要借势乘势、抓住机遇,努力把电视剧《洪》剧的播放热转变成为老区的宣传热、资源的推介热、项目的引进热、旅游的发展热,把将军的人脉优势、《洪》剧的艺术价值、宣传的集聚效应转化成为加快老区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绝胜脱贫困攻坚的坚实基础和动力源泉,让将军精神、老区品牌、红色资源在新时代里放射出灿烂耀眼的光芒!
第四篇
曾经有人说:巍巍大别山,悠悠史河水。英雄的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这里,革命烽火不息,大别山上红旗始终不倒,尽管山绿水清风景优美,但是交通不畅,还是太贫穷。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陈兰、邓六金两位老战士放弃休息,自费重返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四十多天下乡走访,回到北京后,连夜给时任写了“回乡见闻”,字里行间全是血泪。
1983年,中央各部委传阅两位老人的“回乡见闻”,为此,国务院还成立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办公室,计委、财政部、民政部、妇联、卫生部等分别派出工作组去实地解决问题,时任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亲自签发专列运送棉衣棉裤到大别山。乡亲们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同时,中央还专门委派了技术员,实地指导当地开展生存自救。”大别山终于迎来了春天的气息......瞬间,一位和蔼可亲的将军形象深深地埋藏在记忆深处,刻骨铭心久久不能忘记。
2002年5月的一天,我陪上海几位朋友在梅山水库采风,同行的一位领导说:“洪老将军也回金寨了,和秘书说好了,我们去看看老将军。”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跟随大家前往招待所去看望老将军。年近90的老将军还没有等秘书介绍,就忙着招呼大家进屋。原来老将军计划是去老家双河看望乡亲们的,因道路正在施工维修,随行人员考虑到老将军年岁已高,就劝他不要回去了,老将军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为了不给随行人员添麻烦,只好在史河边上遥望老家。老将军很健谈,我们向老将军汇报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我说我打算在上海开一家旅游公司,把大城市的人带到大别山来旅游观光。没想到老将军哈哈大笑起来,他说这个好呀,一连串说起好几个旅游地方,麻埠街、响洪甸、瓦屋基列宁小学等,有的我竟然没有去过也没有听说过。他又说了金家寨的由来、汤家汇还有他打仗的地方,还说起立夏节起义也叫商南起义,又说起梅山水库等。老将军都说的头头是道,年近90的他思路清晰,说到高兴处,他哈哈大笑,说到伤心时,他也满眼含泪。老将军还说,“旅游好呀,城市里的人多来走一走,我们要保护好文物,让他们看看老区的变化,我们这里还有板栗和六安瓜片茶叶呢。”
从那一天起,我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回到上海立马琢磨起如何在大都市打开大别山旅游市场。时时刻刻想着老将军的那句“搞旅游好啊,让大城市的人多到老区走走”,每想到这里,仿佛看到老将军高大的身影和他那双严厉又充满关切的眼神,还有他的谆谆教导,就这样,老将军的话时刻激励着我把大别山旅游宣传好。
永远不会忘记非典过后的一个下午,突然接到一个北京的陌生电话,说是一位老首长介绍的,有一批为抗战非典的医务工作者想来大别山疗休养让我安排,当时接到这个电话,我半天都没有缓过神,这么大一个单子,是我刚开始做旅游以来最大的一个单子。为了顺利完成接待,第二天我连忙赶回金寨,2003年的金寨旅游行业根本没有能力接待一个500多人的团队。焦急、无奈的我只好给对方打电话实话实说,从那一刻起,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下决心要把老区的旅游做好。时隔4年,当上海一个中学600多人来到金寨,住满了金寨大街小巷的招待所和宾馆时,看着全县上下旅游人忙碌的身影时,激动的我满眼充满了泪水,金寨旅游终于发展了。
曾记得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觉得家乡的小河很美,那是因为你没去看过大海,如果你去了,回过头来看家乡的小河也不过如此。”很有诗意的一段话,实际上就是一个旅游宣传。文化为魂,旅游为本,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于是我又想到了老将军,想到老将军讲的那些革命故事,可喜的是2004年中共中央[2004]35号文件中,将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确定为全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充分肯定了红色大别山的历史地位。于是“挺进大别山-金寨红色旅游”线路,一下子轰动整个上海并辐射华东。2005年天堂寨风景区委托我在上海设立宣传窗口,直到2009年,我把大别山线路推广扩展到湖北的红安和河南的新县,实现真正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旅游产品。在开展金寨红色旅游时,我曾多次去拜访时任六安市驻沪联络处朱公宪主任,他对大别山也比较有情结,一直支持我在上海发展金寨的红色旅游。有一次无意看到他办公桌玻璃下面有一张他和洪老将军的照片,他说起当时的见面情景,依然是一脸的敬仰和自豪。他说老将军讲当官有两个字很重要:一是“公”字当家,就能抵制歪风邪气,为民办事;一是‘私”字当家,以个人利益为重,必然与犯罪—拍即合。近几年有少数高级干部出大问题,就是放松了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就是“私”字作怪。将军还很风趣地说,钓鱼时鱼为什么会上钩,就是因为鱼贪食,以至因小失大,葬送了自己。
为了做好大别山的红色旅游,我无数次围绕麻城、红安、新县、金寨、霍山、岳西、英山走,每走一次,收获都很大,慢慢理清了一些头绪,也慢慢了解到老将军那一代人为什么要去“革命”。他们的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精神不就像这延绵不断的巍峨挺拔的大别山精神吗?为了使自己了解更多的大别山红色文化历史,我依然背起了行囊,开始了我的重走红军路,而且这一走,就停不下来了......
2013年11月份,特型演员刘少奇扮演者邱洪晨老师发来信息说,他要来金寨拍摄3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上将洪学智》,听了邱老师的话我立即乘火车回到金寨,一到拍摄现场才知道,该剧主要是把老将军光辉而传奇的人生历程搬上荧屏,再现洪老将军在革命生涯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当时,从一名推广大别山旅游从业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这是国家给大别山老区旅游又在央视做了一次免费的旅游宣传广告。影视+旅游营销双管齐下,这是当年很流行的旅游营销方式。通过影视剧的表现方式,进行旅游城市形象宣传,塑造独特的旅游城市品牌。通过宣传手段、城市营销策略,找到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于是我开始收集老将军的红色家风故事,进行开展一系列的“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活动,还让我们的讲解员必须学会三首歌,有两首歌在接到游客时,必须要给游客唱《将军行》和《八月桂花遍地开》,在最后一天送别游客时,一定要唱《再见了大别山》。“相逢又分手,握别众老友,男女老少皆叮咛,隔年再来游......”让更多的游客在游览大别山青山绿水的同时,不仅欣赏到大别山风景,也了解到洪老将军铁血戎马一生以及严谨家风家教。
“做旅游好啊,要保护好我们的文物,让更多人了解它们。”简单不能再简单的一句话,老将军做梦都没有想到,就因为这一句话,我却走了16年。16年里,我一直从事宣传大别山旅游和大别山红色文化,坚持多年重走红军路,16年里我的内心无不充满了对老将军的崇拜和尊敬,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我总能想到那个抱着机枪,一声“同志们冲呀”为国家陷阵沙场的将军;总能想到那个对子女严格要求,对自己勤俭节约的好家长。老将军我想对您说:如果一切条件允许,我将满怀希望和力量,继续“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把革命火种传承下去,把金寨的红色旅游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