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XX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总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五坚持五转变”绘制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蓝图,努力把XX建成云南现代农业强市、新型工业强市、安全文明卫生园林宜居的珠江源大城市,出省入滇的重要交通枢纽,云南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区域物流中心。
坚持产业主导、加快发展,实现由能源大市向云南新型工业强市转变。充分发挥资源在发展中的话语权、竞争中的主动权、开发的中优先权,坚持资源跟着高端产业走,实现从开采冶炼及初加工向集研发、生产、加工成套、服务于一体转变;坚持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和集群发展的态势。在增量中加快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和壮大非资源型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实施“三个千亿”工程,强化电力、煤炭、化工、冶金、烟草五大支柱产业支撑能力,提升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建材两大优势产业,壮大新材料、生物、轻工三大特色产业规模。到“十二五”末,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15%。
坚持打牢基础、持续发展,实现由主要依靠外延动力向依靠内生动力转变。统筹实施一大批交通和水、电、生态环保等重大基础工程,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硬环境不断优化。加快进出XX运输大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打通连接四川、贵州、广西三省通道,建设普宣、宣曲、XX东南过境线、沾待高速公路和国道324线一改高工程;建设沪昆客运专线XX段,启动渝昆铁路XX段、滇中城际环线XX段建设,铁路复线率达45%以上,实现骨架公路高速化、干线公路标准化、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市到县2小时经济圈。大力建设城市公用设施,提高交通、供排水、电力、燃气、通信等保障能力和承载力,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构建城市核心区半小时经济圈,实现公交线路100%覆盖,形成珠江源大城市交通网。建成一批中小学校、医院及文体活动场所,形成15分钟教育圈、医疗圈、文体活动圈。县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加快骨干水源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市“三个二五”水利工程全部建成,“十二五”末新增蓄水量3.6亿立方米,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达15%。调整优化电网布局,加快城市电网改造,确保“十二五”末城市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以“数字XX”建设为目标,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建设,实现宽带接入的普遍服务,提高互联网普及率,适时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网络运用,“十二五”末实现通信覆盖率、行政村互联网通达率、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均达100%。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实现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转变。统筹城乡改革发展,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城乡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社会保障全覆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建设一县一个农业示范区、一乡一个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以设施农业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努力把XX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粮油、肉食品、水产品、外向型蔬菜加工基地和良种繁育交易中心,“十二五”末实现粮食总产300万吨,肉类总产180万吨。改造中低产田地194.2万亩,基本解决全市232万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切实抓好公益林保护和以中低产林改造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实现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
坚持优化结构、活力发展,实现由工业主导向工业与服务业并重转变。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为抓手,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健身娱乐、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以上。推动产业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系统集成等上下游延伸,形成资源型产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工业内部服务专业化发展,整合利用好物流信息、交通运输资源,积极引导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建成一批以陆良、沾益、马龙等为重点的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推动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物流成本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着力打造休闲XX、文化XX、活力XX、魅力XX、美食XX,建设一批高端精品旅游项目,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亿元。
坚持民生为本、共享发展,实现由经济发展向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转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富民和强市的有机统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围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五大框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机制。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7.5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率先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校舍标准化建设,排除全市中小学抗震设防不达标校舍158万平方米。完善四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成市级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体育中心,承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十二五”末“五险”参保人数突破48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271万平方米。认真落实各项增收措施,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