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

17岁男孩跳桥身亡:父母的嘴,决定孩子的路(深度好文)

2019-04-21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4月17日晚10时左右,上海卢浦大桥一名17岁在校职高2学生。

17岁的青春年纪,在5秒内就没了。

据说是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遭批评后,母亲载其回家。在途径卢浦大桥时,车子停在桥中间,这个孩子打开车门就跳下去了。

不知道这个孩子做了多大的错事,才会让母亲生气的把车停在路中间不停的责骂孩子。


这是一个很残忍的视频,很悲剧的个案,我不想讨论这孩子家境品德,亦不想说如今的孩子心理又如何脆弱……。

压垮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看似个案,实则是多数家庭都存在的沟通方式。

如今的亲子关系中,看似爱子心切的“批评教育”,往往是充满了杀伤力的“语言暴力”,摧毁孩子,或者带给孩子毁灭性影响。

父母日常的言语,决定孩子的态度。


“养不教,父之过”,从呱呱坠地懵懂无知到三观渐成是非分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们总能在日常中发现孩子与其父母相似的方面,其实这是一种潜移默化。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在环境中,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人一生有一多半的时间属于家庭,尤其在幼年时,这个时间还要更多。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当孩子什么都不懂,第一次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时,是向父母模仿学习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言语积极文雅,孩子也会变得文雅;如果父母动辄抱怨,脏话连篇,那孩子也不会有好的素养。

父母的话,有些听起来无关紧要,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有杀人不见血之力,如果母亲不在车内“责骂”,也没有网上传说的“父亲的电话”,悲剧会不会不因此发生,可视频中决绝的男孩,让人觉得这不是突发事件,而是经年累月情绪堆积的暴发。

据心理专家调查显示,很多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由于年幼时受过言语刺激所致,而这种言语刺激之所以威力巨大,恰恰是由于出自最亲的人口中。

很多父母总认为,父母子女间没有隔夜仇,不论说的再难听,他都不会怪我,会理解我的苦心。

但实际上,当孩子被语言击中,无论你以后如何解释都无法消除这个伤口。


父母因为孩子的一点错误大喊大叫,会让孩子感到害怕,精神紧张,还会让孩子否定自己,变得不自信。

父母对孩子使用冷暴力或言语上冷嘲热讽,会让孩子生出强烈的逆反心理,进而为引起关注采取过激行为。

其实不是孩子长歪了,也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你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把孩子推上了歪路。


有位妈妈很是郁闷,因为儿子非常不听话,她就去求教星云大师。星云大师问:“您影印过文件吗?”妈妈答:“影印过。”

星云大师问:“如果影印件上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妈妈答:“当然改原稿。”

星云大师说:“这就对了。孩子的问题,都是从父母那里‘影印’过来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就是未来孩子的原生家庭。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我喜欢科胡特这句话:“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不含敌意的坚决,是最好的界限原则。

不带诱惑的深情,是最好的爱的态度。

父母的嘴,是朵花,也是把剑,既能为孩子的路铺满香花,也能让孩子的路扎满荆棘。

父母的嘴,决定孩子未来的路。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48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