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发言,我想说六个字――感恩、借鉴、坚持,也算是我20多年来的真实感受。
先说“感恩”。一方面,得感恩父母给了我生命,也感恩妻子和女儿给了我温馨的家庭和完整的人生,更感恩那些不求回报帮助我、关注我和扶植我的人,这当中有教导过我的老师,有像文联等单位的领导,有非常要好的朋友(如在座的各位),也有爱好写作的同道(相识的和网络上的),更有不知姓名的报刊编辑、网站版主等。反面说,即使有人打击了我,其实这是另一种激励,他也是该感恩的对象。当面,最该感恩的是生活,不仅激发了突然闪现的灵感,还让我汲取到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这才是我在这条路上一路走来的最坚实的基础。
再说“借鉴”。王义在庞采芹诗集《线装的女人》研讨会上提出“一个写作者,首先是一个专业的读者”的观点,我深感认同。有学习,就会有借鉴,这样才能有提高。这些年,诗刊、星星、诗林、诗潮、诗选刊(诗神)、扬子江、绿风等诗刊,以及散文、百家散文、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报刊,每年我都轮换订阅,阅读之后有触动,有启发,也有收益。近几年,韩作荣、张清华等编的诗歌年选,王剑冰、韩小惠等编的散文年选都买了,而且读了不止一遍。因此,要读书,读好书,这句话对写作的人很管用。其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比如,毛树林在92年的一次讲座上,比较他和小米诗歌特点时说:对于一个茶杯来说,他是写出看不见的杯壁里的元素、分子、微粒等,而小米(刘长江)是越过杯体写到了里面的“茶”,我觉得后者更有想象更有生活的气息,事实上小米要走的更远。还比如:古人写风的诗句“能解三秋树,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干斜”,把看不见的风写的具有了动态,促使我想起了“风跟在风的身后”这样的句子,也从中得到写诗不要直接呈现,而是侧峰用笔和曲径通幽,才能引发别人的联想,给读者留下再创造和回味的空间。插一个题外话,《2013诗歌年选》有一首《远处有灯光亮了一下》,黄马军说“远处有灯光亮了一下远处的灯光又亮了一下我不知道那是哪里的灯光更不知它为什么亮了一下……”这有什么好?其实,作者是设置了悬念,留下更多的空间,旨在引发读者进行二次创造,让文本触发阅读者的共鸣,这首诗歌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包括我在内,缺点是想把更多的东西写进诗行,有时会适得其反。还有,王义在王新瑛散文集《行走的影子》首发式上,曾经建议王新瑛写诗,我更是赞同。拿我来说,有的素材,我用诗歌写了,还尝试着去用散文写。跨文体写作,可以互相弥补,可以互相渗透,建议大家都尝试一下。周廷海以前写散文,后面写小说,最近又写诗,有没有好处他最清楚。
最后,再说“坚持”。古人告诫我们要“持之以恒”,其实坚持就意味着成功。虽然我们都是无名小辈,但是坚持到最后,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尽管有“一鸣惊人”的人,但在当今报刊众多、网络发达的时代,写一首或几首就能进入文学史我看是不大可能了。我认为,只有写出更多作品才有被别人记住的机会。选择了这条路,还是要有阿Q的精神,千万不要“自暴自弃”。比如,杨晓琴经常说不想写了,但还是有作品在报刊亮相,说明爱上了写作要真正放下还是很难。既然如此,我们就该坚持着,想点办法多写一些作品,而且尽量写出好作品。即使做不了大名鼎鼎的作家,但写作对充实生活、净化心灵、提升修养还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想说一句话:既然选择了,就不要放弃。不是有人说,“挺住意味着一切”?只要努力了,我想:笑到最后的一定是“坚持”着的人。此外,我们毕竟不是莫言,不会有编辑向我们要稿子,何况现在也是“酒好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我们只有多投稿,发表的几率才会多一些。要多推介多宣传,提高在外的知名度,发表作品的可能性就大多了。比如出书,也是一种自我宣传,能利用的关系还是要用的,最好不要悄无声息。
以上发言,几乎说的都是古人、先辈说过的老话。我已经活了40年,越来越觉得老话其实是最管用的话。希望我们不要和写作这个心爱的人“分道扬镳”,也希望我们在写作上能够一路同行,谁都不要中途掉队,一定能有所收获的!
最后,感谢大家给我发言的机会,也真心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三阳开泰”;多写作品,“春暖花开”;生活幸福,像广告词说的那样――“你好我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