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过春节大家都要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给压岁钱、看春晚。《八年级春节趣事日记800字》是励志台Lztai.com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八年级春节趣事日记800字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是宋代诗人柳永对古城杭州的赞美。
今年春节,我来到美丽的杭州,领略千年古刹“灵隐寺”的禅宗之美。
灵隐寺坐落在秀美的西湖旁,久远的历史为这座古刹打磨上一层历史浓浆,寺旁的飞来峰上,依稀可见在层层树木掩映下的山壁中,刻有几十座形态各异的佛像。树木的另一边是几座高大的黄黑交织的古寺,其中一间上书“林云禅寺”,青灯古佛伴着隐隐回荡的朗读佛经之声,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拾级而上,路旁各株花树带着雨后独有的芬芳,一股脑儿窜进我的鼻腔,和着内院中素面的香气,庙堂中檀木的沉沉之香,各种香气混杂在一起,令人沉醉。
如果说灵隐寺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古朴之美,那么第二天参观的便是现代中国的宏大之美。
这种美集中在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它还有一个更有名气的名字:G20会馆。一进门,我便被它的磅礴之势震撼。会馆共有五层,每一层均有近十米高,人置身其中就如沧海一粟。主会场中,脚下铺着精致的红地毯,徐徐绕场一周。带有青花瓷纹的巨大顶灯光彩夺目,一旁墙壁上刻有中国传统建筑浮雕的二十四壁画,还有那位于中国主席位背后的江山圈画,令人目不暇接。难怪这里能成为全世界最发达20国国家首脑的汇集之地。这般的磅礴与灵隐寺的古朴形成了现代中国的缩影。
想当年柳永赞美古钱塘“烟柳画桥,冈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这番描绘却招来了金兵挥刀南下,加快了侵略的步伐。软弱的北宋政府对此根本无能为力,最后只能落得覆灭的下场。如今的中国早已今时不同往日:辽宁舰游曳在大海,神州十号发射成功,机器人技术日益成熟,高铁使我们出行更方便,支付宝等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我们早已从“东亚病夫”站起来,昂首立于世界大舞台。
我想梁启超如果还在世,看到今日之美好生活,定会振臂高呼: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你好,新春!你好,全新的中国!
【篇二】八年级春节趣事日记800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在这首童谣中慢慢拉开了序幕。腊月三十的早上,我们就高高兴兴地穿上新衣服,和爷爷还有几个哥哥去寺庙烧香拜佛,我们还准备了香蜡纸。香。黄蜡和鞭炮。
刚到庙门口,就看到了庙门口醒目地刻着三个大字――太平庙。这几个字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一进门香烟弥漫,我们给每一间的佛都磕了三个头,焚三根香,敲三下钟。可是离门最近的一尊佛可奇怪了,既不上香也不烧蜡纸,而是敬香烟,我立刻从爷爷口袋里取出一支烟,放进了佛的嘴里。走之前我们还放了一串很长的鞭炮,响了很久很久。
到家已经十二点多了,妈妈和大妈已经做好了一大桌丰盛的午餐在等我们了,有红烧肉,炸带鱼,酸辣白菜……等可多了,我数了数吃饭的人总共有十一人呢!有一句话说“人多吃饭香”,盘子里的菜被我们吃的光光的,一点也没剩下,吃完饭我就帮妈妈和大妈洗碗筷。
干完这些我就帮爸爸贴对联,大门上贴的春联寓意,上联是:天地和顺年年好,下联是:平安如意步步高,横批是:迎春接福。这可是一幅好对联啊!
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已经五点多了,妈妈和大妈又开始忙了起来。她们开始包饺子,一分钟包两个,她们一个包肉馅的,一个包菜馅的,很快就包完了。到了七点多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吃饱喝足了,刚打开电视春节晚会就已经开始了,我们小孩子刚开始觉得很有新鲜感,时间过了久,好不容易等到十二点。开始放烟花了。“轰隆隆”一阵炮响,震耳欲聋,左邻右舍、大街小巷、漫山遍野都响起了如雷般的爆竹声。我们也放了烟花,平时寂寞的夜空变得热闹起来了。礼花竞绽,五彩缤纷,有的如菊花怒放,有的如莲花多多,有的如繁星闪烁,真是美不胜收。哥哥把家里所有的炮都拿出来,有冲天炮,点炮,三角炮,地雷炮……我们一个接一个的放,欢呼声、尖叫声不绝于耳,不知不觉中我们都累了,刚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我爱过春节,也希望天天过春节。
【篇三】八年级春节趣事日记800字
在所有绚丽斑斓的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老百姓参与度的节日。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我们传承春节文化,从中获得宝贵的精神能量,获得文化自信,忠诚于文化信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大年夜,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爆竹,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麸子等,吃到钱,就能发财;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麸子,就能享福。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在欢乐祥和节日里,家家其乐融融,沉浸于春节文化的习俗中,迎新春,贺新年。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还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尚。“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照旧过去,都依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自信,感情的信仰。民间为了更充分地表现这种向往和祝福,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节前人们就在门脸上贴上“福”字,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春节文化犹如春风化雨,每个中国人处在这种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其熏陶。
专属于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依然代代相传,这彰显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凝集力,洋溢着我们浓浓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加了我们民族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