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初中作文
+

花开不只在春天初三日记800字

2019-10-26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导语】历经风霜雨雪的花儿才长久,花开不只在春天,而在时刻点滴。《花开不只在春天初三日记800字》是励志台Lztai.com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


  我心里一直开着一朵花,它一年四季都不凋谢,而且一年比一年绚丽。


  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有时是那二十四桥旁静听玉人吹萧的红芍药,有时是那长安城南总是落在打马少年衣袂上的桃花,满目明媚欢喜。


  它的名字叫古典文学。


  它从未有什么固定绽放的季节,不管春夏秋冬,仿佛有文字的那一天起,它就诞生了。


  透过历史的尘埃,她从未凋谢过,中华民族的历史亦未断过,仓颉造字也为她造了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铸就了她不灭的魂。


  花开不只在春天,即使是滴水成冰的严冬,也阻止不了腊梅的花开――正如当初那秦始皇焚书坑儒,我也看到它在熊熊烈火中愤怒的挣扎着,却从不肯折下茎叶来,那只怕是它至今最难度过的一个季节了,可她仍然傲然挺立,生长,一如那宋人绘的《焦骨牡丹图》,那牡丹被武则天下令焚烧,却仍焦骨铮铮,不肯低头。


  花开不只在春天,它在中国历的繁盛时期从来不止一两个,走过无数春夏秋冬,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清明小说……不管在哪个时代,哪样的环境,它都能开出一片独一无二的风景。


  花开不只在春天,花,不仅仅是代表着春天。夏有荷,秋有菊,东有梅,每个季节的花,都代表着那个季节的特点。在唐朝,它是意气风发,大气恢弘的牡丹,那一抹花儿的红,代表着盛唐中华民族的辉煌和血性,红的像是历史心口上的那一点朱砂痣。及至宋,它逐渐清高孤傲,如梅一般不占半点凡气;再到明清,它已是巷口边长满了的牵牛花一般,贴近世俗,平易近人。


  花开不只在春天,在我心里,无论哪个时间,哪个季节,它,古典文学,都一直开在我的心里。它的美,在于它的每一片花瓣,每一片茎叶中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发现,去探索,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的风吹雨打,现在,它将在我们的手上,由我们继续传承下去。


  花开不只在春天,无论是阳春三月,炎炎夏日,秋意袭人还是寒冬腊月,只要你随手拿起一本古典诗集,或是名著,静下心来,透过字里行间,你会发现它的踪迹。


  古典文学,它就是一朵极美的花,它将根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灵深处。它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在历史的长河边生长了几千年,今后,它也会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度过无数的春秋。


  花开,不只在春天,只要你有信念,它就会陪伴你,一直绽放。


  篇二:


  春天里,微风和熙,阳光懒懒地洒在大地上,花朵题开厚厚的棉被,探出头来: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牡丹开了,连诗人都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瞧,春暖花开,多好!


  可是,花开不只在春天!


  夏天,如镜的河面上铺开的那一片片荷叶,盛开的那一朵朵洁白的或是粉粉的荷花,不也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片片清凉?酷热的夏天,也有花开,夏天的荷花,是夏天的灵魂,是夏跳动的心脏。


  秋天,那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菊在满地的枯叶中,在萧瑟的秋风中,开得那样明亮而灿烂。秋天,因菊的开放少了一些萧索而多了一丝活力。苍凉的秋天,也有花开,秋天的菊,是秋能量的来源。


  冬天,墙角的那支梅,聚在皑皑的白雪身后,微笑着和刺骨的寒风交谈嬉戏,淡淡的香味,连太阳闻了都咧开了嘴。寒冷苍白的冬天,也有花开。冬天的梅,是冬的精神,是冬的魄力。


  人生的旅途中,也有温暖明媚的春天,有酷暑难当的夏天,有萧条冷落的秋天,还有让人觉得寒冷得无望的冬天。可是,请相信,不是只有在春天才可以看见美丽的花朵,即使在人生最冷的季节里,也会有花开。


  的史学家司马迁,当他身陷囹圄的时候,他的人生也进入了冰天雪地的季节,身体上的伤害,心灵与尊严的侮辱,这样的季节让人不堪忍受。然而就是这样让人寒冷彻骨的季节,却开出了名垂千古的花朵――《史记》。


  儒家的始祖,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他不得不四处流离时,政治上的不得意,使他进入了苍凉萧杀的秋天,同时,这样的季节里,也开出了一朵智慧的奇葩――《论语》。


  如此,花开不只在春天,开在夏天、秋天、冬天里的花也一样明艳动人,振奋人心;人生的辉煌,不一定在一帆风顺时取得,困境中的辉煌,更加绚丽和坚强。


  走过春天,我们要学会把握那温暖的微风,贵如油的春雨,让生命在越的环境下开出姣美的花;倘若迎接我们的是烦躁闷热的夏天、冷落清寂的秋天,亦或是绝望苍白的冬天,那么,也不要放弃,请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有花儿开放,即便是一朵,仍能诠释夏的意义、秋的真谛、冬的魄力。人生的四季里,夏季的花朵更有热力,秋天的花朵更有风骨,冬天的花朵更是坚毅不屈。


  花开,不只在春天!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08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