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书
+

节约粮食主题活动方案

2021-03-27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导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浪费粮食历来被视为可耻行为。以下是励志台Lztai.com整理的节约粮食主题活动方案欢迎阅读!

【篇一】节约粮食主题活动方案


  一、班会主题:珍惜粮食,吃好盘中餐

  二、班会目的:通过召开这一次主题班会,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让同学反思自己对待粮食的态度,从而懂得日常饮食的一些良好习惯,能做到爱惜劳动果实;让同学们养成物尽其用,不浪费,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三、班会形式:视频,讲解,讨论

  四、过程设计:

  (一)中队辅导员宣布班会开始导出班会主题。

  古人云:身披一缕,当思织女之劳;日食这餐,每念农夫之苦。如果没有粮食,人类将无法生存。如果没有粮食,中国何谈发展。

  (二)请同学们观看《小品喜怒哀乐羊肉串》,以此告戒同学们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食品问题早已不是个新话题了,“节约粮食”更是我们从小便熟知的字眼。不管是从何XX和朱XX演出的小品还是李XX等同学演出的小品,我们不难得知隐藏其中的道理。

  (三)以令人震惊的数据来告诉同学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同学们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好品质。

  我们不妨算这样一笔帐:倘若一个人每天节约一米粒米,那么十亿人可节约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以节约将近两千万斤,折合人民币两千万元。这笔钱若按每所“希望小学”五十万元算,则可盖40所“希望小学”。按每人学杂费三百元计,则可使七万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难道你不为这笔数目所震惊吗?你的心不为之一颤吗?

  (四)辅导员要求学生每天中餐都要带好毛巾,饭前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不允许挑食,吃完后再上来加餐,盛多少吃多少,不要浪费。

  (五)教师小结。

  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种口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和所有人的号召与呼吁,我们希望它是一种情结,熔铸在你与我的心中,从而自觉的作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篇二】节约粮食主题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校食堂积极展开“文明用餐、节约惜福”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现将活动方案计划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文明用餐、节约惜福”营造和谐文明的用餐文化,俭以养德、俭以养性、俭以养身。让“光盘”成为习惯,让“节约”变为自然。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校学生中蔚然成风。提升学校文明程度指数为目标,积极宣传餐桌文明知识,倡导餐桌文明行为,大力提倡文明用餐的良好风气,培养健康文明的餐饮文化。

  三、具体措施

  (一)宣传倡议阶段(9月10日―9月17日)

  1.与学校政教处的老师取得联系,协同配合,共同展开宣传工作。印发勤俭节约倡议书,发起倡议。随后在我校所有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由各班班主任带领同学们进行学习与宣传。

  2.通过学校广播、LED显示屏、在食堂悬挂标语“文明就餐提示”等进行宣传,让同学们充分的认识到“光盘”行动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认识与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

  3.整合教育资源,与健康教育课结合,教育学生认识食物,惜粮节约;与安全教育课结合,加强食品安全意识。

  4.开展国旗下讲话、手抄报展评、“文明餐桌”晒一晒等活动营造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18日)

  1.加强食堂管理。

  完善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库房储存、物流配送、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链条节约管理,实现食材配比有效动态调整。改进烹饪工艺,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严格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限度减少损失和浪费。

  2.实行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陪餐制度。

  在进餐时学校领导和各班班主任坐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就餐,倡导同学们“光盘”,文明就餐。盘盘静餐,人人节俭。

  3.严格监察管理。

  学生就餐时,每班设两名监管员,负责班级学生就餐排队、监督学生是否浪费。同时学校值班领导检查学生就餐纪律,监督学生浪费行为。倡导:“能吃多少打多少,吃不饱再添”的就餐习惯,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4.取得家长的配合。

  (三)总结阶段(9月27日)

  及时总结和推广活动中的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作好资料保存的工作。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155    评论:0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标签集合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8  闽ICP备202200474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