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从此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以下是励志台Lztai.com整理的大学校园世界地球日活动方案,欢迎阅读!
篇一
一、活动名称
以废换绿,变废为宝
二、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1日
三、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
四、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五、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使之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装点环境,美化校园,让大家在参与的同时认识环保,从而更好的关注环保。
六、活动背景
20XX年4月22日为第XX个世界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由于自然地址作用和认为地址作用,地球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把导致人类生命、物质财富损失的灾害事件,统称为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治地质灾害,被我国确定为1999年地球日,也就是第三十个地球日的主题。
世界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中国,历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在承受着历最多的人口和的发展压力。爱家的人们,让我们从爱护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做吧!让我们在世界地球日里作一次深刻的反思。
七、活动内容及安排
宣传绿色环保,把大家平时丢弃的塑料瓶、易拉罐、废报纸等收集起来,进行分类。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一方面锻炼了大家参加劳动的能力;另一方面美化了校园。以班为单位把收集到的废弃物品送往废品收购站,换取绿色花卉,实现以废换绿,同时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八、活动要求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制定方案,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务求这项活动取得实效,同时要注重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使这项活动发挥长效作用。
篇二
一、活动背景
由于世界地球日的临近,人们对周围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关注,我校校青联准备开展“世界地球日活动”活动。为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在想法上环保,更在日常活动中关注环境保护工作,从个人做起,影响更多人,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活动主题
“同心同力同手同脚善待地球”
三、目的活动
1.为校内同学唤醒保护地球的意识;
2.锻炼同学们的组织活动能力,丰富大学生活;
3.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精神。
四、活动时间
XX年4月21日
五、活动地点
xx学院食堂门前
六、主办单位
xx学院校团委
七、承办单位
xx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八、前期准备
信息宣传部:
1.做好板报宣传,内容围绕“同手同脚”活动。
2.悬挂宣传“同心同力同心同脚善待地球”的横幅(可用a4纸张打印并粘贴,悬挂地点在宣传站对面)
3.同时做一张用于参与者签名的海报,内容应与环境保护有关。(可手工绘画)
4.f网络宣传方式宣传此活动。(如贴吧,微博等)
张贴时间:活动的前3天。
外联事务部
1.向校团委申请此次活动。
2.可联系其它分青协参加此活动。
3.组织人员搬放活动需要用的物品
4.制作活动所需要的道具
(手:纸地球。脚:筷子树)
项目策划部
1.负责活动的策划书的撰写
管理服务部
1.制定排班表,并设立每个时段的负责人。
2.通知各值班人员的时间。
(可用电话短信qq等)
3.统计值班人员的姓名和人数,做出签到表.
招募培训部
1.告知参与人员“同手同脚”所代表的概念。
(手意为用手托起地球,脚意为多走一步路,多出一份绿。)
2.讲解“同手同脚”的道具和参与方式。
“手”道具:纸地球。(用旧报纸和废铁丝制做的球状物,像征着我们居住的地球。)
参与方式:参与者在手掌状纸片上写下自已对环保的想法或口号并贴上纸地球。
“脚”道具:筷子树(用一次性筷子制作的树。)
参与方式:筷子树只有枝桠,没有树叶,需要参与者用脚戴上鞋套并沾染绿色颜料在枝桠上踩踏形成叶子。
九、活动流程
1.活动开始1小时前:值班人员到食堂集合并和外联部门人员搭建好帐篷,桌椅,道具,海报等,挂好条幅;
2.活动开始5分钟前:签到并做好活动开始前的准备;
3.活动开始:向同学们介绍其活动的意义并协助完成;
4.活动结束后:收拾其道具,撤离桌椅,帐篷;
5.总结此次活动。
十、后期跟进
1.精彩瞬间拍照留念
2.收集人们对活动的看法
十一、注意事项
1.工作时带上工作证和小红帽
2.注意说话要有礼貌,不得骂人说脏字
3.注意其天气,若下雨延后或在室内
立即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自由编辑!
文档推荐:点击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请联系我们删除。